近几年来,由于该冶炼厂处理的矿粉含铅高(铅品位大于18%、锌品位大于20%),为了降低硫铁矿消耗量,生产中大幅度提高了流程中保护碱的用量(生产流程中CaO质量分数达0.25%),但生产一段时间后银泥质量下降,银泥产量及锌粉消耗量急剧上升,置换及冶炼工序无法正常生产,甚至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。经考察,置换工序的操作规程未发生变化,且未发现操作上的失误,分析认为可能是贵液组成出现了异常。
经化验分析,发现贵液中的铅含量大幅升高,而其他金属离子浓度变化不大,因此上述问题很可能是矿粉中的铅被过度浸出而导致的。在开始处理高铅矿粉后,置换硫铁矿对辊式破碎机的卸料次数逐渐增加,银泥卸料频率最多达到原来的8倍以上,银泥质量大幅下降,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运行,并给后续的冶炼作业带来困难。处理高铅矿粉时银泥中铅等杂质含量过高,导致银品位相应下降。考虑到处理高铅矿粉后贵液成分的变化,分析认为是贵液中铅含量的升高导致银泥中铅含量的增加。因此,对置换前后液体进行了化验分析。
根据以上试验研究结果,确定了各工艺的最佳试验条件:
1、控制碱度法。氧化钙质量分数控制0.08%~0.10%,氰化钠质量分数控制在1%左右,目的是减少贵液中铅的含量。
2、贵液二次置换,并采用Na2CO3预先脱铅。二次置换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置换效率,减少锌粉用量。在采用一次置换时锌粉用量波动较大,有时银泥中锌品位达到10%左右,置换的锌、银质量比达到1.3∶1;而采用二次置换后,锌、银质量比降至( 0.6~0.7)∶1。在生产实践中需采用清水配制Na2CO3溶液,不能采用贫液,因为过量的CO2-3会与贫液中的Ca2+反应,产生白色沉淀,从而消耗CO2-3,使碳酸钠溶液失效。
3、采用上述各工艺控制铅含量,待流程长期运转达到稳定后,贵液中铅质量浓度可降至30mg /L以下,此时贵液即可不必进行预处理除铅。
以上措施可有效解决贵液中铅含量过高而对生产造成的影响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,这些除铅方法可为其他企业对高铅矿粉的处理提供参考。
标题:硫铁矿提纯工艺研究
网址:http://az25600.kuqiw.cn/news/itemid-344107.shtml